疾病防治
儿童白血病不必再“下猛药”
2017年07月30日10:07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宣布,该院研究员王前飞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胡绍燕团队等合作,首次尝试将低剂量化疗方案作为一线主要治疗手段,用于初诊儿童白血病,于最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白血病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作为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传统常规化疗秉持的是剂量“越高越好”的最大耐受剂量的理念。然而,这也带来2个突出问题:一是毒副作用导致严重并发症,二是高额的治疗费用迫使家庭贫困者放弃治疗。
儿童白血病具有不同于成人白血病的药物敏感性和基因组特征,如突变数目少、表观调控基因变异罕见等。这让王前飞等人想到,能否运用精准基因组医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并减少复发呢?
研究团队开创性地使用常规化疗1/10剂量的药物,联合细胞因子G-CSF的“低剂量方案”,作为诱导缓解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并运用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全程跟踪分析肿瘤细胞的清除情况。研究人员通过近5年时间评估了140例儿童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低剂量方案”与现有传统常规化疗方案具有相似的疗效和生存率,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及治疗费用。
低剂量化疗方案显著降低了治疗费用,人均能够节省3万元至5万元,令更多患者获得治疗机会。“以往白血病患儿放弃治疗的现象超过30%,低剂量方案的使用使得放弃治疗率下降到5%以内。”胡绍燕说。
从这一层面看,低剂量化疗方案的临床推广具有实现普惠医疗的潜力。目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与苏州儿童医院共同成立了“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将推动低剂量化疗方案的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
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致力于揭示低剂量方案敏感患者的分子和临床特征,建立基于基因组分析的临床方案评估体系,最终实现儿童白血病的分层治疗。
摘自大众卫生报(湖南)